1. <var id="euy3v"></var>
    <acronym id="euy3v"></acronym>

    <input id="euy3v"></input>
  2. <acronym id="euy3v"></acronym>
  3. 首頁 > 走進洛南 > 洛南概況 > 正文
    洛南概況
    時間: 2022-03-22 17:48 來源: 洛南縣人民政府 作者: 系統管理員 發布: 系統管理員 瀏覽:

    洛南地處秦嶺東段南麓,距西安108公里,距商洛市中心城區26公里。全縣轄16個鎮辦,1個工業集中區管委會,247個村(居),面積2830平方公里,人口46.1萬。

    一是核桃之鄉,物產富饒。土地總面積423.8萬畝,其中耕地67.6萬畝,有“陜西小關中”之稱。核桃產量全國第一,是“中國核桃王”古樹之家、“中國核桃之鄉”、全國“十大金牌核桃縣”。洛南豆腐、橡子涼粉等農特產品久負盛名。連翹、丹參、桔梗、秦皮、菖蒲等中藥材居全國之首,秦嶺腹地“天然藥庫”。礦產資源居全省、全國前列,已探明礦產資源有鉬、金、錸、鉀長石、硅石、秦紫玉等39種,其中鉀長石儲量過億噸,居亞洲第一;鉬儲量居全省第二;黃金產量全省第三。

    二是漢字故里,文化厚重。被譽為“漢字故里”,“詩詞之鄉”“散曲之鄉”,“倉頡造字傳說”“谷雨公祭倉頡典禮”、洛南靜板書列入非遺名錄。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史官倉頡5000多年前在洛南指掌而創文字,結束了人類結繩記事歷史,其28個“獸蹄鳥跡”石崖摹臨拓片為稀世珍品。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“洛南猿人”列排行榜之首,“花石浪猿人遺址”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?!奥迥吓璧嘏f石器遺址群”入圍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評選,“其意義不亞于兵馬俑的發現”?!逗訄D》《洛書》為《周易》之源,其中“洛書”,俗稱“神龜負書”出洛水于洛南靈口。始建于明洪武三年的“洛南文廟”比西安鐘樓還早14年,是西北最完整孔廟古建筑群。距今千余年的佛教名剎“華嚴寺”和距今800多年的韃子梁石板房古村落遺址,盡顯洛南歷史人文之美。

    三是避暑之都,宜居宜游。橫跨黃河、長江兩大流域,地處亞熱帶與溫帶分界線,平均海拔800至1200米,年平均氣溫11.1℃,夏季平均氣溫21.8℃,年均降水量760毫米,冬無嚴寒、夏無酷暑、四季分明??諝赓|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,水質為三類水體,森林覆蓋率68.9%以上,有“天然氧吧”之稱。道教圣地老君山、秦嶺原鄉禹平川、洛河源頭草鏈嶺等景區分布于境內。先后榮獲“中國夢?避暑之都”、“中國宜居生態示范縣”等榮譽稱號,是秦嶺養生休閑度假勝地。

    2021年,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,克服暴雨洪澇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風險挑戰,實現了“十四五”良好開局。生產總值實現137.9億元,增長9.6%。農業總產值增長6.7%、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4.3%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.3%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.4%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.9%,均居全市第一;農業增加值增長6.2%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.5%、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40.3%和29.3%,新納規“五上”企業41家,均居全市第二。經濟運行步入全市第一方陣。

    【地理位置】洛南縣位于陜西省東南,秦嶺東段南麓,洛河上游。介于北緯33°52'00"~34°25'58"、東經109°44'10"~110°40'06"之間。北依秦嶺與華陰、潼關縣相鄰,南憑蟒嶺與商州區、丹鳳縣毗連,東與河南省靈寶、盧氏縣接壤,西同華縣、藍田縣、商州市交界。東部有近百里長的省界線,延伸于秦豫邊陲??h城與相鄰縣距離為:西經葡萄嶺距商州市區72公里,西南經胡河妗子溝距商州市區45公里,南經楊洞距丹鳳縣城71公里,北經黑彰距潼關縣城72公里,東南經箭桿嶺距河南省盧氏縣城135公里,西距西安市108公里,東北經河南道距首都北京1200公里、經山西道距北京1100公里。素有“陜西東南門戶”之稱。

    【自然資源】洛南地質成礦條件較好,礦藏資源豐富,探明礦藏有34種,礦點78處。其中金屬礦有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鉬、鉛、錸、鋅、鎢、稀土等,已探明和發現礦點26處,金屬儲量22.11噸。非金屬礦有煤、鉀長石、白云石、水泥灰巖、水晶、硅石、大理石、葉臘石、透輝石、透閃石、麥飯石、磷灰石、粘土等,總計探明儲量2562萬噸,其中工業儲量1963萬噸。境內林特產品種類繁多,木本油料有核桃、漆籽;干果有板栗;水果有蘋果、杏、梨、桃、柿子;食用品有木耳、花椒、松子;工業原料有生漆、栓皮、蠶繭、木炭。境內共有中藥材資源427種,其中植物類349種,動物類50種,礦物及其它類13種,菌類15種。家種藥材有黨參、生地、白術、白芍、丹皮、赤小豆、白扁豆等40余種,家種兼野生藥材有丹參、黃芩、天麻、山楂等25種,野生藥材有蒼術、菖蒲、五味子等326種,珍貴藥材有秦貝、杜仲、天麻、麝香、豹骨等13種。大宗藥材有連翹、菖蒲、桔梗、丹參、山楂、淫羊霍、秦皮、夏枯草、蒼術等23種。

    【氣候】洛南地處亞熱帶與溫帶分界線,屬于暖溫帶南緣季風性濕潤氣候。地勢西北高,東南低,形似飛鴿。秦嶺嶂其北,山坡北陡南緩,在構造上屬斷塊掀升的山地。蟒嶺繞其南,向東南延伸,形成與商州市、丹鳳縣的分界嶺,洛河與丹江水系的分水嶺。境內最高點草鏈嶺落拔2646米,最低點蘭草河口海拔670米,相對高差最大值1976米。洛水從縣境中部穿流而東,大小支流均以指狀分布,北部由北向南,南部由南而北,次第皆注入洛河,構成山峰林立,河川交匯、丘陵起伏的山地地貌。春季氣溫回升較快,降水逐漸增多,如果伴有大風,土壤蒸發加劇,極易形成春旱,當寒潮入侵時,往往出現凍害;夏季是一年中最高氣溫季節,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節,雨量集中,多有雷陣雨、暴雨出現,有時伴有冰雹,有時還出現局部伏旱和夏旱;秋季氣溫速降,初期多有連陰雨,常常形成澇災,末期偏少,天氣晴朗,秋高氣爽;冬季氣候寒冷,雨雪稀少,為一年中干燥季節。四季分明,氣候溫和,雨量充足,夏無酷暑,冬無嚴寒。年平均氣溫11.1℃,極端最高氣溫37.1℃,極端最低氣溫為-18℃。年平均降水量754.8毫米,年平均降水天數125天。年均無霜日195天。年日照總時數2045小時。

    【建制沿革】洛南縣名稱始于隋朝,因縣城在洛河之南而得名。而其沿革卻可以上溯到五帝時代。唐虞(約公元前26世紀-21世紀初)夏商(約公元前21世紀-11世紀)時期,洛南均屬梁州。據《范志》載:“唐虞之間,契封于商。舜之子均九人,亦封于商,號為十商。洛在當時為諸商分壤?!蔽髦埽s前11世紀-771年)時,洛南原系梁州,后改梁州合于雍州,又合為豫州,屬華陽地,稱為“上洛”。當時周武王“縱馬于華山之陽”,“華山之陽”即指洛南。東周(前770-256年)時,洛南屬豫州華陽地,春秋屬晉,戰國屬秦。秦時,洛南隸屬內史地南境,稱為“京畿之地”。西漢元鼎四年(前113)置上洛縣,治所設在今商州境,轄今洛南縣和商州市,屬弘農郡。東漢建武十五年(39)屬京兆尹,三國時屬魏弘農郡。自西漢元鼎四年(前113)至北魏太平真君二年(441)的554年中,洛南境內均屬上洛。西晉泰始二年(266),分京兆尹南部置上洛郡,領上洛縣。泰始三年(267),分上洛縣北另設拒陽縣,不久即廢。時拒陽縣隸屬上洛郡所轄。南北朝時,北魏太平真君二年(441),在縣東40里的武谷川(今古城川)又設置拒陽縣,隸屬洛州上洛郡。北周宣政元年(578)設立拒陽郡,領拒陽一縣,仍屬洛州。后周改洛州為商州,拒陽縣又屬商州。隋開皇三年(583),廢郡制而設置州縣,以州統縣,實行州、縣二級制。在廢止拒陽郡時改拒陽縣為洛南縣,屬商州所轄。大業十一年(615),縣治由武谷川移到今址。唐代(618-907),地方行政機構始設道制,下設州、府、縣,而基本建制仍為州、縣二級制。洛南當時隸關內道,屬商州。五代十國(907-960)時,廢除道一級建制,實行以州統縣二級制。當時洛南縣原屬華州,后周時又割屬商州。北宋(960-1127),仿唐代道制,不久改道為路。初分境內為15路,后有分有合,分合不一,下仍沿州、縣制。當時洛南縣永興軍路,屬商州所轄。南宋紹興十二年(1142),秦檜割商之半給予金人?!蛾兾魍ㄖ尽份d:“商之半即洛南縣境?!苯穑?/span>1115-1234)時,仍沿用宋代的路制,分境內為19路。洛南縣仍屬商州,先隸屬京兆府路,后又改屬河南路。金宣宗貞祐年間(1213-1216)曾改隸陜州,興定二年(1218)復隸屬商州。元(1271-1368)時,仍沿用路制,洛南縣先屬安西路,后改為奉元路,仍隸屬商州。后改行省制,另設行中書省,洛南當時屬陜西行中書省管轄(指直隸中書省的地區)。明(1368-1644)時,降商州為縣。洪武七年(1374)洛南縣改屬華州轄。洪武九年(1376)后,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。宣德(1426-1435)以后,全國的州、府、縣等分屬兩京及十三個布政使司,洛南縣又屬陜西布政使司。成化十三年(1477),升商縣為州,洛南又隸屬于商州。泰昌元年(1620),為避光宗(朱常洛)諱,將原“洛”字改為“雒”字,洛南遂改為“雒南”。清(1644-1911)時,仍沿明制,雒南先隸屬西安府。雍正二年(1724)專隸商州,由陜西省管轄。民國(1912-1949)時期,初沿用省制,省下設道,雒南縣屬關中道。民國16年(1927),撤銷道制,隸屬陜西省所轄。民國24年(1935),在商縣設立第四行政專員公署督察區(系十九綏靖區),雒南屬其轄縣之一。19495月,雒南縣城解放,隸屬陜南區商雒專員公署領導,10月,隸屬陜南區商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(商雒區專員公署)領導。19554月為陜西商雒專員公署領導。19649月,因“雒”字生僻,經國務院批準改“雒”為“洛,遂復名“洛南”。19689月,隸屬商洛專區(地區)革命委員會領導,19786月,隸屬商洛地區行政公署領導。2016年,隸屬商洛市。

    【行政區劃】20155月以前,洛南縣轄19個鎮。518日,根據《商洛市鎮辦機構改革實施意見》精神,撤銷城關鎮,設立城關街道辦事處;撤銷謝灣鎮、四皓鎮,設立四皓街道辦事處;撒銷衛東鎮,并入永豐鎮,鎮名永豐鎮;撤銷寺坡鎮,并入古城鎮,鎮名古城鎮。到2016年底,洛南縣共設置2個街道辦事處、14個鎮。分別是:城關街道辦事處、四皓街道辦事處、永豐鎮、保安鎮、洛源鎮、景村鎮、古城鎮、三要鎮、高耀鎮、靈口鎮、柏峪寺鎮、麻坪鎮、石門鎮、石坡鎮、寺耳鎮、巡檢鎮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洛南縣——16個鎮辦,35個社區212行政村名單

     

     

    城關街道辦事處(12個社區22個村):

    柏槐社區、西街社區、西寺社區、楊川社區、南關社區、東街社區、陶川社區、劉澗社區、棲鳳灣社區、陶嶺社區、栲樹洼社區、野里社區

    饅頭山村、周村、窯底村、孫溝村、七岔口村、王院村、羅坡村、薛村村、窄口村、唐村村、小河村、腰莊村、石塬村、邢塬村、劉灣村、王塬村、尖角村、王灘村、庵底村、樊灣社區、城北社區、八里社區

    四皓道辦事處(7個社區12個村):

    陽光庭院社區(2020年新成立)、代塬社區、白川社區、小渠社區、南溝社區、柳林社區(2020年將柳林村以村改居形式設立)、撫龍灣社區

    楊底村、桃官坪村、黨溝村、馬河村、柴峪村、連河村、營房村、韓村村、閆溝村、藥王村、中心村、柳樹洼村

    景村鎮(1個社區24個村):

    景村街社區

    韓灣村、車塬村、靈官廟村、光明村、御史村、高河村、明星村、沙坪村、王澗村、豐中村、楊坪村、何溝村、齊坡村、下澗村、八一村、常灣村、兌山村、上嶺村、盈豐村、景興村、景豐村、脫嶺村、建興村、板橋村

    柏峪寺鎮(1個社區9個村):

    柏峪寺街社區(2020將原柏峪寺街村和柏盛佳苑移民安置點整合設立)

    關帝廟村、前河村、薛灣村、王塬村、薛樓村、聯合村、坡底村、茶房村、廟坪村

    古城鎮(3個社區18個村):

    古城街社區、古城鎮移民新區社區(2020年新設立,由御龍新城和興龍苑兩個移民安置小區組成)、寺坡街社區

    李廟村、紅旗村、王村、姜村、草店村、謝底村、四聯村、寨子村、后廟溝村、頁山河村、南村、庵口村、馬連灘村、何村、周嶺村、中聯村、高塬村、中山村

    三要鎮(1個社區9個村)

    三要街社區

    永坪村、楊村村、龍山村、楊川村、話廟村、北司村、羅村村、沙河川村、葉河村

    高耀鎮(10個村):

    西塬村,興龍村,王嶺村,蘭草河村,龍河村,雙關村,里龍村,楊河村,高耀村,會仙村

    靈口鎮(2個社區17個村):

    靈口街社區、靈泉社區(2020年新設立,由靈泉和下河兩個移民安置小區組成)

    黃坪村、程灣村、宋川村、焦村、三星村、五家溝村、龍泉村、五龍村、西峰村、上河村、丁塬村、寬坪村、曹窯村、上寺店村、嶺底村、陶村、陳莊村

    永豐鎮(2個社區16個村):

    永豐社區、街西社區

    李村、張坡村、冀洼村、趙川村、馬洼村、李洼村、席塬村、王村、楊村、劉溝村、東湖村、辛岳村、李塬村、火寨村、太平村、劉村

    保安鎮(1個社區12個村):

    倉圣社區

    三義村、北斗村、八道河村、許廟村、廟底村、文峪村、西壩村、楊莊村、東灣村、黑潭村、眉底村、魚龍村

    洛源鎮(10個村):

    洛源街村、五龍村、張坪村、吊棚村、腰莊村、澗坪村、老莊村、農林村、桃坪村、龍潭村

    石門鎮(2個社區12個村):

    石門街社區、劉家社區(2020年由劉家村與河西移民安置點整合設立)

    下鋪村、王橋村、楊河村、橋河村、留題村、張灣村、太白岔村、陳澗村、黃龍鋪村、東山村、三岔村、花廟村

    麻坪鎮(3個社區7個村):

    麻坪街社區、孤山社區、三興社區

    宋村、娘廟村、云蒙山村、峪口村、斜嶺村、陳臺村、栗西口村

    石坡鎮(1個社區16個村):

    石坡街社區

    羅窯村、紙房村、周灣村、王村、香山村、黑山村、新華村、華星村、石羊村、李河村、金鞍村、南坪村、郝坪村、王窯村、寇窯村、桑坪村

    巡檢鎮(1個社區7個村):

    巡檢街社區      

    石墻村、三元村 、黑彰村 、上廟村、高山河村、駕鹿村、太子坪村

    寺耳鎮(1個社區8個村):

    寺耳街社區

    田門村、黃龕村、高村、王溝村、胭脂河村、東莊村、伍仙村、梁坪村

     

    注:2015年村級行政區劃調整是29個社區215行政村。2020年設立6個社區(其中新設3個,另3個由原行政村與移民安置點整合設立)

    【華山夏都】洛南地處亞熱帶與溫帶分界線,平均海拔8001200米,年平均氣溫11.1℃,夏季平均氣溫21.8℃,山清水秀、冬無嚴寒、更無酷暑、四季分明,氣候涼、爽、潤,以“爽”為主要特征??諝赓|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,水質為三類水體,森林覆蓋率66.7%以上。華山“劈山救母”等很多傳說、故事其實誕生地在洛南。華山南區與華山北區,草鏈嶺南區與少華山北區,山水相連,同脈同氣、陽陰互補,都是大華山旅游圈重要組成部分,都是避暑游、文化游、尋根游優質優選目的地。

    【漢字故里】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史官倉頡5000多年前在洛南創造文字,結束了人類結繩記事歷史。其28個“獸蹄鳥跡”石崖摹臨拓片為稀世珍品?!皞}頡造字傳說、“谷雨公祭倉頡典禮”列入非遺名錄。陜西白水為“倉頡故里”,陜西洛南為“漢字故里”。據《陜西金石志》記載:黃帝史官倉頡隨帝南巡洛南登陽虛之山,臨于元扈洛汭之水,遇靈龜負書,觀奎星園曲之勢,察鳥獸蹄爪之跡,窮天地之變,指掌而創文字。造字發祥地保安,辟立關天經濟區“始祖園主題”板塊“倉頡造字遺址公園”。

    【華夏搖籃洛南是華夏文明搖籃。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“洛南猿人”列排行榜之首,“花石浪猿人遺址”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。經十多個國家專家學者多年考古論證,距今100萬年左右,“洛南猿人”與“藍田猿人”同宗同源?!奥迥吓璧嘏f石器遺址群”考古發現,入圍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評選,“其意義不亞于兵馬俑的發現”。故洛南是“華夏人根之地”。被世界推崇為“宇宙魔方”、“中華先民最高思想智慧結晶”的“河圖洛書”,其中“洛書”,俗稱“神龜負書”出洛水于洛南靈口?!逗訄D》、《洛書》為周易》之源。譽推“河圖洛書源,靈龜負書地”。故洛南也是“華夏文根之地”?!叭A夏人根”與“華夏文根”發祥孕育、奠基成型“華夏搖籃”。

    【儒佛道圣地】儒、佛、道文化在洛南厚重聚集積淀,古跡名勝繽紛留存。始建于明洪武三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“洛南文廟”比西安鐘樓還早14年,是西北最完整孔廟古建筑群。保護、放大、提升規模居全國第二的“孔子文化公園”正在建設之中。佛教古剎“華嚴寺”為重要名剎,興于隋毀于元,重建于明,距今千余年,在華嚴宗輩份僅次于北京大華嚴寺,原封地輻射陜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山西等眾多省份。寺廟留存稀世罕見彩繪壁畫,歷經五六百年,栩栩如生,色彩鮮艷。與華嚴寺同期興盛的還有萬壽寺、大佛寺等眾多佛門名寺。大華山南大門“老君山”,是全國多處“老君山”中唯一在國家工商局注冊道教名山。道教鼻祖老子曾在此修煉布道,山上老君洞、青牛背、觀日峰、系牛柏、煉丹爐、藏丹匣、圣君臥榻、老君沐浴臺、豆腐坊、玄元宮等遺址,千百年來一直有道教信眾朝圣。華山南區旅游開發一期工程老君山風景區已投入運行。九龍山、云蒙山、文顯山、大圣山等均為遠近聞名道教圣地??h城內關帝廟、火神廟、三宮廟、藥王廟、東岳廟、祖師廟、八卦廟等久負盛名。

    【紅色老區】洛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區,是鄂豫陜、豫鄂陜、豫陜鄂三大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,李先念、徐海東、汪鋒、程子華、劉志丹、唐澍等老一輩革命家先后揮戈秦蟒,轉戰洛水。西北工農革命軍總司令、“渭華起義”主要領導人唐澍犧牲在洛南保安。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、溫家寶等曾親臨洛南視察。



    網站導航
    • 本省各市網站
    • 區(縣)政府網站
    • 友情鏈接
    欧洲精品A片一区二区无码
    1. <var id="euy3v"></var>
      <acronym id="euy3v"></acronym>

      <input id="euy3v"></input>
    2. <acronym id="euy3v"></acronym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