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,記錄著波瀾壯闊的歷史發展進程;城市是一座溝通的橋梁,串聯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;城市是時代命題的縮影,接受著高歌猛進的信息時代的洗禮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:“城市是人民的,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,讓群眾更幸福”。心中的城是以人為本的城,是百姓的城。
將信息科技轉化為城市發展動力,讓人民生活更便利。科學技術與城市的智慧發展密不可分,無論是短視頻傳播助力打造“網紅城市”,還是智能交通普及讓人們生活更加便利,毋唐置疑的是當今信息科技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最大變量。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浙江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時指出,要運用大數據、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、管理模式、管理理念創新,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,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,前景廣闊。因此,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這把“星星之火”,點燃城市發展的“新引擎”,讓每個人都可以迸發新活力。
將綠色底色貫穿于城市發展路徑,讓人民生活有空間。綠地和空間是城市發展進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。綠地美化人居環境,助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城市;空間促進情感交流,豐富百姓的精神文明生活,營造和諧穩定的城市氛圍。從建設城市濕地公園,提升居民原生態濕地體驗到打造山水觀光旅游景區,推進旅游與生態融合;從留出空地建設文娛廣場,豐富居民文娛生活到優化資源,帶動當地經濟發展,這些人性化的規劃設計體現出城市發展不僅是塑造和推廣城市形象,更重要的是關注人的幸福感和歸屬感。正因如此,更應該將綠色和空間貫穿于城市發展之中,多給城市“留空白”,打造“百姓的城”。
將歷史文化確定為城市發展基因,讓人民生活有記憶。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內在氣質和根本價值追求,是內化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無形的記憶,更是城市生命的體現。例如打造原生態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觀,體現了鄉村淳樸民風和本地特色文化;改造舊城,修繕歷史文化建筑,留住了城市的根與魂。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記憶,正是歷史文化構成了城市的發展基因,書寫了城市的發展進程,留住了城市居民的鄉愁。
心中的“城”代表著以人為本,體現著社會發展的大勢,唯有錨定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趨勢,才能推動城市發展行穩致遠,社會安定有序。